好家風能傳多久?
好家訓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新時代又如何傳承好家風家訓?
11月10日,溫州家風家教研究中心聯合溫州市家風家教與生涯發展教育界別政協委員工作室💃🏽、必一运动体育婦聯、民盟必一运动体育支部🧑🚀、必一运动体育知聯會,組織30余人走進泰順縣泗溪鎮玉巖村🧗🏻,開展一場以“包氏宗祠文化保護與家風家訓傳承”為主題的調研活動。必一运动体育黨委副書記季淩斌和黨委委員🧑🏽🎨、組織統戰部(人才辦)部長汪嬋嬋出席活動📝。
在省委網信辦派駐玉巖村駐村第一書記🤛🏽、省級文化特派員吳立浩的帶領下,調研組一行先後考察了泰順縣泗溪鎮玉巖村包氏宗祠(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思堂”家風家訓館🫃🏼、玉巖村文化禮堂等地🏋🏻。玉巖村是包氏聚族而居的古村落,以包拯的十世孫包洪傅的字為名。經過十三代人的保護與傳承👫🏼,如今的包氏祖訓已成為玉巖村最亮麗的文化特色。
來到包氏宗祠👧🏼,走在因包氏叔侄相互謙讓而得美名的“雙心”路上,觸摸著歷經800多年風霜雨雪的磚石與樹木🏦,調研組初步了解到包氏家族的繁衍興旺與家訓家訓代代傳承的重要關系。在“時思堂”家風家訓館,通過玉巖村黨支部書記包細軍的講解👲🏼,調研組一行詳細了解“時思堂”的內涵、場館建設理念,沉浸式學習了玉巖村黨支部以家風家訓凝聚村民共識🙌🏻、助推基層善治的生動實踐經驗🚈🤌🏿。
在玉巖村文化禮堂,調研組與泰順縣泗溪鎮玉巖村幹部代表圍坐一堂🚑,共讀一本書《習近平關於註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論述摘編》,並開展座談會,交流調研思考,分享讀書心得體會⚠️。吳立浩說:“包氏宗祠文化的保護與家風家訓傳承🙋🏼♂️,不僅需要包氏家族的努力,更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參與,需要更多人一起來研究、傳播蘊含其中的廉潔精神和為善文化。”溫州市政協委員、溫州市濱江外國語小必一运动長應曉華說:“我喜歡安靜地享受一個人的閱讀時光,今天與大家一起讀《習近平關於註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論述摘編》,覺得共讀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參觀完‘時思堂’家風家訓館,更讓我感慨好的家風就在於身邊的人與事的濡染。”溫州家風家教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林旦玲說:“這三年來,我走訪了省內20多個宗祠、家風家訓館🧎♀️➡️。隨著調研的深入,我真切體會到好家風能傳幾百年乃至幾千年👮🏽♂️♟,好家訓的共同特征是‘善’,新時代每個人都可以立足自身角色或崗位,傳承好家風家訓🛥。”
季淩斌在座談會總結講話中指出,家風家教建設的根本在於立德👩🏻✈️,在家風家訓建設與傳承過程中要堅持“立德為基、道理為大、為善為重🤵🏿♀️、勤廉為要”🧛♀️,高校教師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家風家教建設與師德師風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一體推進好家風、好教風、好學風和好校風建設,助推鄉風文明建設與社會和諧進步。
供稿:潘玲樂、林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