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代購🚥:陽光市場下的“灰色交易”
發表時間:2015-07-10 來源🧠: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瀏覽量:次 “人生就像朋友圈,你永遠不會知道身邊的哪一個好友,會成為下一個代購👨🏻🚀🙇♂️。”
誰的身邊🧗♀️#️⃣,沒幾個做代購的朋友😮🦨?在這股代購熱潮下,不少大學生也紛紛“下海”➾,微信朋友圈、QQ空間、人人網等社交網絡平臺成了他們的“戰場”。在收獲財富的同時,這些躋身“代購大軍”的大學生們也面臨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考驗🌺,以及不容忽略的法律隱患🙅🏿♂️。
海外代購涉嫌走私🧈,販售假貨成常態
雖然代購不等同於走私🧑🍼🦸,但北京市融源律師事務所律師白斌告訴記者,以轉售牟利而非自用為目的的物品(代購也屬於非自用目的),攜帶入境時🙋♀️,應辦理貨物進口手續🤾🏻。仍然以個人物品的形式(綠色通道)申報🧑🏻🦳,就涉嫌申報不實🥠。如果查證是明知故犯,則以走私論處👅。
近日,北京某高校學生聰聰坐上了前往韓國的飛機。她要前去“解救”自己被扣在海關的一批貨物——幾十盒面膜。半年“順風順水”的代購生涯遇到了溝坎。代購過程中出現問題對於聰聰來說還是頭一遭。聰聰在與在韓國留學的好友合作運營代購,好友在郵寄回國內的包裹中多放了幾十盒面膜🍰,包裹順利通過了韓國海關,卻在通過北京海關時被發現面膜數量過多🟦,明顯不是“自用物品”🫃🏻,被扣留下來。
據白斌介紹🤹♂️,進出境商品主要分為“貨物”🤰、“物品”兩大類。“貨物”這類商品以貿易為目的🏫,過海關走“申報通道”,稅率較高🧙🏽♂️。另外一種是“物品”,分為個人攜帶和郵寄進出境的物品,應當以自用、合理數量為限,並接受海關監管,通常走“綠色通道”即“不申報通道”。
聰聰的貨物包裹此前都順利通過了韓國海關和北京海關的“不申報通道”,“其實EMS包裹在通過北京海關時,每一個都會被核查🍂❌,之前運氣比較好👰🏼♂️。”被扣留後,這批面膜面臨兩種命運:一是被“遣返”回韓國;二是補上稅款🦆👩👩👧👧,按張繳納,每張面膜10元。聰聰考慮到補交稅款太貴,打算去韓國領回“遣返”回韓國的面膜🥷🏼。最終,聰聰以“個人物品”的名義將這批“命途多舛”的面膜運送回國,還順便多帶了15盒面膜。
聰聰不知道的是,根據我國法律🧢,代購者必須辦理營業執照,才具有營業資格🧗🏼♀️,並且需要申報和繳納相應稅款,代購的商品頁需要取得國外的品牌授權,經營者銷售進口的預包裝商品應當有中文標簽,而且要提供進口憑證及質監部門出具的檢驗檢疫證明。
在澳洲留學的做藥妝代購的尹七喜認為👌🏻,人們普遍反感的不是海外正品代購🐊𓀏,而是頻頻刷屏的國產假貨“代購”。
某品牌薰衣草小熊是淘寶上熱門的澳洲代購產品,尹七喜卻一直沒有考慮過開展相關的代購業務:“真正的正品薰衣草小熊數量有限,千裏迢迢去薰衣草農莊購買💭,也是每人限購一個。”尹七喜自己購買過一只小熊🫄🏽🙋🏿♀️,“過程十分辛苦”,看到標註著“絕對正品”的薰衣草小熊,價格只有幾十元庫存卻達到幾千時🗼😖,她非常不理解👨🏻🦰📘:“賣假貨🥜🙎🏿,怎麽能那麽理所當然呢?”
據了解🧑🏿💻,大學生代購往往依托學生個人的海外關系資源運轉,顧客也集中在必一运动圈子內,很少有人去辦理營業執照,在海外購買代購商品時也按照“個人物品”申報,並不繳納“貨物”所應付稅款,進口憑證等更無從說起👩🦳。在這樣的“灰色地帶”,逃稅成為“家常便飯”⭕️,售賣假貨也成為常態。
“殺熟”的朋友圈裏,人際關系“變現”
大學生代購的銷售範圍往往在好友圈內🤵🏼♂️🧗♀️。
中國人民大學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康靜的一位朋友自做代購起💔,便經常給她發一些微信🕷,“親愛的🍷,今天又出新品了哦,特別好用,幫幫忙,買一套吧🧏🏿♂️!”連續拒絕三次後,第四次時,出於照顧朋友面子🤵🏻♀️,康靜還是購買了一瓶爽膚水💇♂️。
朋友向康靜許諾給她的要價79元是最低價,後來康靜上官網一查🎩,這一款爽膚水的價格是80元,與朋友給她的“跳樓價”僅差1元🚍。在使用後不久🌺,康靜的臉上出現了過敏狀況🏊♀️,冒出了很多紅痘痘。她詢問問朋友貨源是否可靠🤱,能不能確定是正品,朋友解釋自己不是實物經營,只是代理🍳👨👧👦,商品由廠家直接發給買家,自己也不是很了解。
康靜非常生氣🥟:“自己都搞不清楚的東西居然還賣給別人🚴🏼♂️,今後再也不會從同學那裏買東西了🛃。”她覺得朋友做代購,傷害到了彼此之間的情誼🧑🏽🦳。
蚌埠醫學院的大二學生劉萬成對此深有同感😊,他的代購“事業”止於初期推廣。
劉萬成人緣不錯,空間裏的說說平均閱讀量破百,每條的點贊與評論數也有30左右。但自從開始幫姐姐做代購開始,平均閱讀量都不到兩位數。劉萬成保持著一天發一條說說的頻率,“發多了怕朋友厭煩”🎈,但還是沒逃過被屏蔽這一劫🔂🤵🏻♂️,“他們肯定是把我屏蔽了🫦。”一開始還有人評論問他為什麽做代購,後來連閱讀量都沒了🧏🏽♂️。
在“友情危機”步步緊逼之時,劉萬成急忙選擇放棄做代購☆🏊🏽♂️,“賣一件產品只能掙幾塊錢,更何況我一件都賣不出去。”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系學生王瑛璞已經屏蔽了4個同學的朋友圈:“她們全部都是做代購的👐,每天都被刷屏受不了。”
2011年起,王瑛璞身邊的同學開始陸續“下海”⬜️,王瑛璞的QQ空間、朋友圈中也開始出現各種代購信息😁,種類包括化妝品🧑🏻🦽➡️、鞋子🫛🚴🏿♀️、衣服。粗略統計🪫,王瑛璞的身邊有15個人在做代購。這部分人中,有的幾天更新一條代購信息👇🏼,有的一天能連續發五六條。
“看朋友發代購信息,剛開始覺得還挺新鮮的✭,幾個月之後就已經惡心了🌌,然後就一直惡心到今天。”王瑛璞說。有一次🕺🏻,他居然在朋友圈裏看到了賣車的代購。這讓他簡直哭笑不得👏🏼。賣車的是他初中同學🏃🏻♂️➡️,“平時也沒見她對車多麽感興趣,突然來這麽一下,就算真碰上了想買車的同學👉,用腦子想想,會找她嗎🔂?”翻開這位同學的朋友圈,賣車的廣告詞倒也簡單💊:“特斯拉,大黃蜂👊,美國貨✌🏿,便宜賣,喜歡找我。”下面還配了好多疑似車展上拍攝的圖片。
南開大學傳播學系副主任陳鵬告訴記者🛺,大學生利用朋友圈自己的關系網絡,來形成銷售源到銷售資金配給的機製⚰️,是一種新的銷售模式。這一銷售模式的成形說明的確存在這樣的市場需求。
“這是一種新現象,體現了當下大學生們的價值判斷,我們需要正視。”陳鵬說🧟。
混亂的“代購”市場呼喚秩序
“上學是為了學習💜,不是為了掙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生高明坦言自己不欣賞同學做代購的行為👨🏿🎤,他的同學黃傑則更為直白:“代購是我最不願見到的現象♻,你做代購我們的友誼就走到了盡頭🧗🏿。”
因為的確存在可觀的市場需求,大學生代購風生水起🏄,不過👩🏻🚀,自誕生之日起,因涉嫌走私,販賣假貨,透支個人信譽,過於拜金等原因♝,大學生代購多被指責。
律師白斌認為,一般情況下,代購面臨法律風險的主要環節在於商品售出以後,實際購買人的權利如何保障。對於代購消費者來說🤽🏻♀️,風險往往出在商家信用⭕️、產品質量、投訴退貨等環節。而當買賣雙方有“朋友”這一層關系時⚱️,一旦出現產品問題,便成了既傷錢又傷感情的事情。
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輔導員尹靜汝看來,大學生代購在合法性方面🧍♀️,尚屬處於灰色地帶的“小打小鬧”。“要矯正這種行為🤷🏻⛵️,還需要國家在關稅調節等方面有所作為。”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羅自文對大學生代購持明確的反對態度🛝:“學生代購的原因大概有三:圖新鮮;賺取外快,貼補留學費用。其實國家的高關稅既是製度,也是環境。是製度,公民就需要遵守🪫。是環境🦵🏽,改善其便需要一個過程。”他認為大學生代購現象反映出當代青年崇尚自由🚶🏻➡️🧑🏻⚖️、獨立、創新,但缺乏製度敬畏,也少了吃苦耐勞的精神🦹🏻♂️🕵🏿♀️。
“大學生的首要任務應該是學習,如果能在不和學業沖突的情況下做這樣的探索🍎,本身沒什麽壞處🙏🏿,這證明市場有這樣的需求🙋🏼。但是,大學生私人代購極易出現問題🧟♂️。”陳鵬建議,政府應該提供一個比較好的平臺,把大學生代購的灰色地帶漂白🌙🚓,“比如進行更合理的監管、更快速便捷的註冊,廣泛告知⚄🧑🎨,甚至在稅收方面給予優惠🍞,對其交易量大小有一個大致的掌控,把其納入到監控中來”🚣🏻♂️。
“大學生代購反映出當代大學生更重視自身價值的開掘,把自己的人際關系人際網絡變現,是不同於過去的一種動機。這種價值觀的轉變,值得玩味。”陳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