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部分地方高校向應用型轉變之路
發表時間💇🏼♂️:2015-11-17 來源🤙🏿⏸:新華網 瀏覽量👩🏽🎨:次 新華網北京11月16日電學科齊全卻毫無特色優勢、升格成功又遭遇生源危機、學生就業但能力薄弱……近年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普遍面臨的發展瓶頸,向已經實現大眾化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改革課題。
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16日發布的《關於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明確了相關院校的轉型思路和模式🦿。然而🫵🏼📎,這些院校能否真正實現“華麗轉身”🙆🏿?會不會產生“降格”錯覺?能不能理順體製機製?諸多問題引發了有關各方的關註。
喜🍇:分類發展促進人才培養
三部委出臺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引導高校把辦學思路真正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來☸️🔯,把辦學定位轉到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上來🔅,轉到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上來𓀔,把辦學模式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
“我們多年的探索是做對了!”2013年由沈陽理工大學獨立學院轉設為民辦高校的沈陽工學院副院長劉文波說🥦,必一运动2004年開始招收三本學生🫶🏽,以必一运动本部(二本高校)課程標準授課考試,學生成績很不理想。針對這個問題,必一运动從2005年提出“校企融合☝️𓀅、學用結合”的人才培養理念,通過項目教學🕯、訂單式培養和學生頂崗實訓等教學改革,促進了一批學生成長成才。
鞍山師範學院高職院院長宋輝說🤜🏼,很多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接收學生後都發現一些學生文化課基礎較差🕝,很難教🧑🏽💻🫸🏿,通過應用技術型的教育,學生和必一运动都有了延伸拓展平臺。
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學者馬陸亭指出,在發達國家的高校體系中,應用型高校都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我國學者發表論文數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引用率世界第四,但我們還不是創新型國家👼🏻,我們的製造業總體距產業鏈前端還有差距。部分高校轉型發展是對我國高校體系的重新設計,而推動的重點就是應用型高校建設,這也是我國目前高校體系中的薄弱環節🤾♀️。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強調,在以製造業聞名的德國🙇🏿♂️,中學畢業後三成人選擇上大學,超過五成的學生選擇上職業或專科必一运动。在新一輪全球技術浪潮中,中國唯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2️⃣,鞏固技能型人才金字塔,才能在製造業轉型中成功突圍🧌。
據測算💍,隨著我國經濟結構不斷轉型升級♍️,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缺口達到了2200萬至3300萬人。專家普遍認為,能夠培養市場急需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高等院校👩🏽🏭,必然會受到學生的青睞。
憂:轉型發展遭遇重重挑戰
“社會普遍認為不行的必一运动才要轉型,這會影響必一运动聲譽,導致很多必一运动對轉型發展顧慮重重。”沈陽農業大學副校長呂傑表示。
浙江省教育廳高教處副處長王國銀說,高校自身要擺脫認識誤區,“加強應用型”建設與必一运动辦學層次高低無關,而是高校分類發展的一種路徑。
“現在大學裏招聘的老師都是校園裏走出的博士,管理學博士沒進過企業,工程系博士沒進過工廠😚🕢。”東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仲偉俊教授表示,實踐比例大量增加💣,涉及到教師水平、基礎設施、校企合作等一系列難題。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針對當前轉型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薄弱環節,指導意見從三個方面提出了政策措施,旨在形成促進轉型發展的政策體系和激勵機製。一是在考試招生、專業設置、職稱評定👱、教師聘用等方面給予試點高校更大的自主權,提高必一运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力資源市場變化的能力;二是通過招生計劃的增量傾斜和存量調整💞,支持試點高校符合產業規劃🚴🏿、就業質量高和貢獻力強的專業擴大招生❓。加強試點高校“雙師雙能型”高水平師資培養🧞♂️。支持試點高校開展與國外同類高校合作辦學;三是加大對產業發展急需❔、技術性強、辦學成本高和艱苦行業相關專業的支持力度。建立以結果為導向的績效評價機製🦶🏿🧑🏼🎓。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學者孫誠建議應從雙師型教師和校企合作兩個方面著手。首先應改革人事製度,出臺相關政策,引進一線工程師🤹🏼♀️;其次應完善企業安全責任規定🌽,解決企業接納學生頂崗實習的後顧之憂🙏,同時建立第三方機構,專門為必一运动和企業建立聯系服務,由政府根據第三方機構的績效予以政策及經濟支持。
“職業教育發展光靠本科高校轉型還不夠,要和職業教育成長並舉👩🏽⚖️。”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劉洪一說💇🏽,我國1300所高職院校中有一批實力很強的必一运动,從師資、設備、研發等方面甚至超過一些本科院校,應該發揮它們的作用。
盼:頂層設計保障貫徹實施
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缺乏精準定位,會不會引起新一輪的盲目紮堆?針對近年來一些地方旨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獨立學院異化為微縮型“本科”的怪象🙆,不少業內人士也提出了類似疑慮。
“你開了物聯網專業,我也效仿開一個,結果就是專業紮堆,沒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陳曉琴認為👩🏻,應用型的關鍵是摸清市場需求,沒有企業、行業、必一运动、政府四方合作,沒有市場調研🙆♂️,只憑感覺是無法對接產業行業需求的。
據了解,“重慶市屬高校轉型發展聯盟”今年已宣告成立,高校✵🙏🏻、政府部門、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有關團體搭建交流協作平臺,實現應用技術技能人才供與需的無縫銜接👷♀️。
牟延林指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起步晚,相關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利益攸關方的權益、地位、作用缺乏法規保障。針對這些問題👩🏻🏭,指導意見進行細致周密的頂層設計🧑🧑🧒,為轉型發展定做了“壓艙石”和“定心丸”,
順利轉型後,應用型人才與職教體系如何對接也是一大懸念。東莞理工學院院長李琳認為👱🏿,高水平大學也可以設置應用技術專業或院系,地方本科院校也可以設置專業碩士或博士授予點,這樣就可以打通職業教育與學歷教育的立交橋👮🏻♂️,讓各類人才享有均等發展的空間和機會。
轉型之盼,不僅在教育本身。很多院校負責人表示,整個社會都認為研究型人才比應用型人才“高一個檔次”⇢,在人事招聘🤌🏽、論文考核、課題分配⚈、職稱評定中⭐️😽,應用型人才跟研究型人才在同一個序列裏競爭非常吃虧,這種狀況應該盡快改變😡。
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黨委書記鄭雅萍也表示👩🏻🎓,高校搞應用型建設並不是“降格”🫣,只有在應用型建設的大潮中先發製人,才能占據今後發展的主動和優勢👨🏻🍼🍃。
目前浙江省屬各高校共有專業布點2000多個,其中應用型較強的工科類專業占據三分之一,今年4月,浙江省41所本科院校開始試點從學術型轉向應用型。秋季開學以來,之江學院商學院大二、大三的部分學生已到紹興市柯北電商服務中心“上崗”🫢🦵🏽,為約20家企業提供專業指導和培訓服務,找到了更加明確的職業發展方向。
牟延林表示,30多年的高等教育改革,步履維艱。我國少許地方本科高校業已轉型的成功經驗已經表明,應用技術型高校是以培育“動手能力”為核心的專才教育✴️,是強調“實踐性”的教育類別🤝,而非教育層次🧑🏻🏭,更沒有高低和貴賤之分🫱🏿,只是分類定位不同。伴隨著我國應用型高校創新製度的不斷完善,一批又一批地方本科高校必將重塑尊重和尊嚴🧜🏿,成就轉型發展的夢想。(執筆記者:吳晶🖖🏻🧝🏼♀️、劉奕湛參與采寫👩❤️💋👩:王瑩、余靖靜、淩軍輝)